close
羅馬許願池(原名為特萊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)
「特萊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」原為羅馬市區的「處女水道橋」(Acqua Vergine)的終點站。
過去古羅馬帝國的帝王認為「供應乾淨的水是一個國家的重任」,「羅馬水道」是帝國最重要的建設,只要是納入版圖的城市,一律進行水道的規劃,在工程師確認水質後,將城市周圍山區的水藉由水道橋引入城市裡,並在街道上密集設置出水口,以確保家家戶戶都有水可用,所以羅馬帝國相當少傳染病的發生。
而「處女水道橋」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產生,其當時的水質被認為是羅馬最柔軟、品質最好的水。1453年教宗尼古拉五世時代,這裡還只是一個簡單的池子,1730年教宗克勉十二世委任沙維(Nicola Salvi)設計規劃,1762年完工,才是今日所見的模樣。
噴泉位在羅馬的Trevi區的一處小廣場上,為羅馬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池,高25.6公尺、寬19.8公尺,面積之大,幾乎佔去小廣場一半的空間。正因為小廣場矗立一座大噴泉,視覺上形成壯麗感。
❤ 羅馬許願池(特萊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)
地址: Piazza di Trevi, 00187 Roma
★★羅馬Roma 最新房價查看 或 前往訂房 ★★
許願池設計構想
當時沙維在波利宮(Palazzo Poli)南面的牆壁上,以「海神凱旋歸來」一幕為噴泉主題,海神涅吐諾(Nettuno)英勇地站在大扇貝的戰車上傲視周遭,前方兩匹馬向兩側奔馳,彷彿快跳出來了,左邊駿馬抗拒被束縛,右邊駿馬則是溫馴地被繩索綁住,其各象徵著波濤洶湧與平靜無風的海洋2種狀態。
在海神兩側,左邊是象徵豐收的女神雕像,上方浮雕為古羅馬政治家--阿格理帕(Marcus Vipsanius Agrippa)帶領工人建設水道的情形;右邊是象徵健康的女神雕像,而上方浮雕是少女為口渴的羅馬士兵指引水源。往上一層的4位女神則是代表著一年四季,最頂層則是教宗的徽章。
由於整座許願池佔地不小,除了用長鏡頭外,很難近看雕像細部。好在2014年維修時,當時能站在臨時搭建的走道近看,感受300年前建築師的鬼斧神工。
重返永恆之城的美麗傳說
傳說背對許願池,右手將錢幣從左肩往許願池一丟,未來就能重返羅馬這永恆之城,2枚硬幣將會有一段新戀情,3枚硬幣則是帶來婚姻。只是願望還不一定會完成,但很確定的是每天成千上萬的遊客在這魅力傳說一煽動之下,許願池成了聚寶盆,為羅馬政府每天帶來3000歐元的收入,非常可觀。
2014年第一次來羅馬的我就曾丟一次,沒想到2018年真的實現了
2018年帶著2個孩子重返羅馬時,這次就幫2個孩子丟,希望有一天他們也能再站在這裡欣賞華麗的巴洛克噴泉。只是這一丟,我好像變成大力水手媽媽,整個姿勢變得非常強壯(當媽的無奈)XD。
[blogimove-CPC-TAG=義大利羅馬延伸閱讀-MODE=9]
[blogimove-CPC-TAG=粉絲頁簽名檔-MODE=9]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